1.環境保護就是運用環境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深入認識污染和破壞環境的根源及危害,有計劃地保護環境,預防環境質量惡化,控制環境污染,促進人類與環境協調發展,提高人類生活質量,保護人類健康,造福子孫後代。 2.維護生态平衡,保護環境是關系到人類生存、社會發展的根本性問題。 3.提升環保的政策力度,從而更好地采取治理和應對突發環境事故,是當前急不可待的任務。
如今低碳生活已經逐漸成爲一種趨勢,不僅是個人,也是衆多品牌的關注焦點,我們日常使用的螞蟻森林、星巴克的咖啡杯、美妝的空瓶回收等。其實保護環境守護地球我們自己動手也能做,比如舊物利用。你知道把手邊不用的紙箱或水杯改造回收,能節約多少能源嗎?近日慧科技就在南京、常州、杭州等地開展此類舊物改造活動,吸引了不少人前來參加。
近年來,生态環境部會同相關部門,在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管理方面主要開展了4方面工作,爲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第一,推動建立法規标準體系。研究推動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管理立法,修訂《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登記辦法》。同時,制定《化學物質環境風險評估技術方法》等技術規範。 第二,加強源頭準入管理。持續開展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登記,防範具有不合理環境風險的新化學物質進入經濟社會活動和生态環境。例如,2021年,共批準登記564種新化學物質,提出500多項環境風險控制措施。
2022年3月30日上午10時,生态環境部召開3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生态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宣傳教育司司長劉友賓主持,生态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任勇出席發布會介紹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相關工作,并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近日,生态環境部公布了一批碳排放報告數據弄虛作假等典型問題案例。請問此舉是出于什麽考慮?當前碳排放報告存在哪些共性問題?針對碳排放報告數據造假現象生态環境部開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還有何計劃?
爲切實加強長江大保護,進一步清理整治違法違規侵占、損害長江水域岸線行爲,水利部近日印發通知部署開展長江幹流岸線利用項目排查整治行動“回頭看”,對長江幹流岸線利用項目排查整治和“清四亂”工作排查不徹底、整治不到位、整改後反彈,以及妨礙行洪突出問題進行全面排查整治。
利用塑料來捕集二氧化碳,這項美國Rice University(萊斯大學)團隊在開發的技術,似乎爲“白色污染”治理和減污降碳找到了一個“雙向奔赴”的方法。 據悉,該技術先将塑料垃圾磨成粉末,然後與獨特的醋酸鉀混合,在600℃高溫下加熱45分鍾就能得到吸收劑顆粒,填充納米級的孔隙後就能用來進行碳捕集了。不得不說,爲了“塑”戰“塑”決,科研方面爲塑料垃圾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開辟了不少蹊徑。
韋伯咨詢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達2.35億噸,較2011年增長3.66%。相應的環衛專用設備數量也在迅速增加,2020年全國城市環衛車輛設備總數已經超過30萬輛,較2011年增長近12%。從整體上看,環衛車市場呈現出三大特點:一是新能源化程度加深,二是頭部企業競争優勢愈加明顯,三是農村市場進一步擴大。 早在2019年,住建部發布的《關于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就成功爲環衛行業吸引了一波關注。随後《“十四五”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發展規劃》又爲未來一段時間環衛車市場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要求在五年時間内,實現全國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能力達到70萬噸/日左右,并鼓勵有條件的縣城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建設。 政策連番“示好”無疑是爲環衛行業及配套設備中長期發展打開了廣闊的空間,同時也波及到了各項細分産業。新能源環衛車作爲其中的關鍵角色,也借此開啓了市場拓展加速度。數據顯示,2021年國内新能源環衛車設備落地超四千台,同比增長9.1%,滲透率在4%左右。
針對污水處理廠過度提标問題,生态環境部首次明确給出表态。 近日,生态環境部、住建部、國家發改委、水利部等4部委印發《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對“十四五”期間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工作做出部署安排。 《實施方案》明确表示:不應盲目提高污水處理廠出水标準、新擴建污水處理廠。 《環保圈》查閱曆史資料發現,這是生态環境部關于污水處理廠過度提标問題的首次明确表态,對于飽受業内争議的過度提标問題,給出了“标準答案”。
爲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目标實現,作爲我國的主體能源,煤炭低碳化、清潔化高效利用勢在必行。 日前,工信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聯合編制的《關于“十四五”推動石化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全文公開,要求“促進煤化工産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按照生态優先、以水定産、總量控制、集聚發展的要求,穩妥有序發展現代煤化工”
環境保護,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你我人人有責,你我人人受益。今年,生态環境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五部門聯合發布了《公民生态環境行爲規範(試行)》。下面,我們一起學習一下這份行爲規範吧。 第一條 關注生态環境。關注環境質量、自然生态和能源資源狀況,了解政府和企業發布的生态環境信息,學習生态環境科學、法律法規和政策、環境健康風險防範等方面知識,樹立良好的生态價值觀,提升自身生态環境保護意識和生态文明素養。